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身体会沂蒙革命历史,感悟沂蒙历史背后的红色革命文化,2023年7月,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孙政和李峰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沂蒙红色精神发源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踏访红色足迹,追寻沂蒙精神。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志愿团成员共同查看听沂蒙红色景区导览图讲解
志愿团成员聆听书记讲解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将工作重心放在沂蒙山区。1938年8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进驻沂南岸堤。在较长一段时间,沂南县成为党领导下的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山东的中心是沂蒙,沂蒙的中心是沂南,沂南的中心是常山。这里发生过孙祖战斗、留田突围、大青山战斗、孟良崮战役等战斗战役百余次。长达12年伟大的人民战争中,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将帅们,率领子弟兵和沂蒙人民南征北战、英勇拼杀,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战果,与人民群众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结下深厚的鱼水之情,为沂蒙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英名响彻沂蒙大地。他们的英雄业绩与白月同辉,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蒙山沂水不会忘记,沂蒙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听着当地书记讲解,在对往昔艰苦岁月的追忆中,同学们逐渐明白了什么是沂蒙精神。
临沂红色影视基地
沂蒙母亲王焕于纪念馆
中国革命红嫂纪念馆——沂蒙红嫂模范
在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沂蒙红嫂是一个伟大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除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四位光辉代表外,还有一大批事迹突出的沂蒙红嫂典型,她们的事迹家喻户晓,声震沂蒙。在展室中,展出了民兵英雄侍振玉、许婚动参的梁怀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母子情深的祖秀莲、卖女拥军方兰亭、永远的新娘李凤兰、拥军八十载的范桂君、毁家纾难的王自生、爆破英雄公成美、母女情长的王桂花十位红嫂。一幅幅真实生动的老照片,翻开了革命战争年代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光辉革命历史。展现了她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送军粮、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
中国革命红嫂纪念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红嫂光荣墙
这首红歌《跟着共产党走》,又名《你是灯塔》,是一首著名赞歌,是沙洪、王久鸣1940年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创作的一首革命历史经典歌曲。
1940年6月,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徐向前的领导下,人们的抗日热情高涨,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进入鼎盛时期。抗日军政大学第 一分校在校长周纯全、政委李培南率领下,刚好从晋东南经过长途行军转战,穿越敌人重重的封锁线,迁至山东沂蒙山区,驻在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
这时,沂蒙抗日根据地即将迎来建党19周年和抗战3周年的日子,中共山东分局就此委托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编写一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以向党的生日和党代会献礼。随即,抗大一分校政治部发出通知,文工团把创作歌曲的任务交给了时任文工团副主任的作曲家王久鸣。
王久鸣接受创作任务时当即表态说:“只要有人把歌词写出来,我就竭尽全力进行创作!”他还进一步爽快地表示:“如果有人在10分钟内能写出歌词,那么我10分钟也能把它谱成歌曲。”听到王久鸣的话后,擅长诗歌创作、刚满20岁的校政治部宣传科宣传干事沙洪立即起身承担作词任务,并同样爽快地说:“他能在10分钟内谱成曲,我也一定能在10分钟内作完词。”文工团领导听罢,认为这是促进创作、互相学习的好机会,于是用出“激将法”,立即询问王久鸣:“敢不敢和沙洪来个比赛?”王久鸣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下来:“赛就赛,沙洪写词用多长时间,我谱曲就用多长时间。”
沙洪和王久鸣
于是,两位才华横溢的文艺战士在东高庄村的“小团瓢”旁开始了创作。只见沙洪在树林里席地而坐,稍加思索,立刻在膝盖上铺开纸笔写了起来。他没有食言,10分钟内果真完成了创作,把歌词交给了王久鸣。王久鸣看了这首歌词,心中迅即燃起了音乐创作的火花。他一边琢磨一边哼唱起来,经过几分钟的哼唱后,便下笔如飞,迅速完成了曲谱,时间也正好用了10分钟。
《你是灯塔》最早发表在《人民歌声》杂志上
就这样,《你是灯塔》在这两位热血青年以饱满的抗战热情和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的激烈碰撞下,于前后总共20分钟的短短时间内诞生了。
沂南红色教育基地《跟着共产党走》刻在形似我国地图的石头上
在红色教育基地,志愿团成员们沉浸式体验了《跟着共产党走》这首歌的创作过程,情景剧演员们热情饱满表演逼真地还原了创作场景,这场撼动人心的表演结束后志愿团成员们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跟着共产党走》沉浸情景剧演出现场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在山东蒙阴县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山地运动歼灭战。陈毅、栗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次战役严重挫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粉碎了国民党的“鲁中决战”计划,是扭转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极大地震动了蒋军内部,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人民解放军由此开始赢得战争主动权,有力推进了全国解放战争发展进程。
此次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志愿团在沂南的考察实践活动顺利结束,同学们对于沂蒙精神这一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必将指引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团队成员感悟
(一)沂蒙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 张越
我是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志愿团成员张越,在这个七月,我探寻过了许多革命先辈在山东省留下的红色历史印记,感悟红色精神文化。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临沂沂南的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在此,我怀着对革命前辈崇高的敬意,一起向大家分享我所体悟的沂蒙红色文化精神。
沂蒙红嫂并不是特指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种精神。例如 “沂蒙母亲”王换于,王换于展馆主要介绍了王换于大娘在日寇狂扫荡的年代里,在她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安全掩护了27位首长和烈士的孩子,被尊称为“沂蒙母亲”。当年,她把烈士刘仁儿的遗子,抱给了孩子刚几个月的二儿媳妇,嘱咐说:“你上心把这个孩子拉扯着吧。这是烈士的后代,让他吃怀里的奶,让咱的孩子吃些粗的。咱的孩子磕打死了,你还能再生,烈士的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可就断了根啦。”二儿媳妇没辜负娘和沂蒙人民的愿望,精心照料烈士的孩子,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却先后夭折。
“沂蒙大姐”李桂芳馆重点再现了在孟良崮战役前夕,李桂芳组织沂蒙山区32名妇女在冰冷的河水里用自己的肩膀扛着门板架起了火线桥的情景,反映出了沂蒙山的女人是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是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革命解放的胜利之路!红嫂群体馆共收集和展出了94位妇女英模人物。沂蒙山区的妇女为抗击日寇解放全中国做出了无私的、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涌现出了大批的英模人物,同时还收集展示了10位新时代的新红嫂,她们是老一辈红嫂的继承者,是沂蒙妇女的典型代表。
参观中,我不时为一位位“沂蒙红嫂”的事迹所感动、所震撼,“沂蒙红嫂”用诚挚纯洁的心灵、勇敢聪慧的胆识、勤劳灵巧的双手,甚至鲜血与生命,昭示了执著而深沉的爱党、爱军队、爱家乡的“沂蒙红嫂精神”。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兵民是胜利之本”。是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主动参军上战场,送衣送鞋又送粮,“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用口中的红薯、煎饼、小米养育了党和几十万的人民军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纵观共产党成立之初到共和国的建立,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时代在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深入群众、热忱服务群众,才能够攻坚克难,才能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上是我的感悟,谢谢大家。
(二)沂南红色教育基地 刘秀琳
我是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志愿团成员刘秀琳,本次跟随实践考察调研团,我们离开青岛来到临沂,目的地直指临沂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古村落红色遗址,观赏了此处的沉浸式演出。那扣人心弦的表演,让我们沉浸在抗日战士以身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永垂不朽的红色精神中久久不能自拔。
临沂红色影视基地,集旅游、拍摄、写生、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这里有着大片战时村落,但经过考察发现,此处的很多建筑都已在战时损毁,经过后期补建才得已呈现于世人眼前。建筑虽毁,精神永存,临沂人民与共产党在此处的故事、情感、精神将永垂不朽,并一代代传承歌唱。这里,有着红嫂乳汁救伤员的真实发生地,有着红嫂原型明德英故居、临沂母亲王换于故居、“小车队长”李家才故居等。在这里,“红嫂”不是一个人的代称,而是指每一位挺身而出、奋勇抗战的中国女性,是指每一位为中国革命事业挥洒热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舍生忘死的中华巾帼。电影《红嫂》便是拍摄于此,它通过镜头再现了一位位红嫂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以发后人深省。除了《红嫂》外,此处还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如电视剧《沂蒙》,电影《铁道飞虎》、《斗牛》、《沂蒙六姐妹》等等,均是在此处取景或拍摄。
在此,我们追随前辈的足迹,通过一封封书信、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加深了对抗战艰难的了解,对革命前辈的崇敬,明白了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重温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抗战历程,我们应该汲取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力量,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使红色精神得以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