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音乐表演(美育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专门阐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高等音乐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美育艺术)学生必修的学科课程之一。
本门《中国音乐简史》以远古至20世纪末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为描述对象,力图在有限的课时中,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重要音乐文化现象、音乐人物、音乐作品和论著简明扼要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历史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和提升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二.教学思路
“中国音乐简史”作为一门课程,具有“历史记忆”“历史借镜”和“历史传承”的史教意义。它通过为音乐学子重现中国音乐的辉煌历史,帮助其科学总结和汲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增强继承优秀传统和与国际接轨的文化艺术创新能力,推进中国音乐的振兴和腾飞。同时,教学中运用的分析、研究方法,能对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在今后直面历史乃至现实时,独立作出正确的判断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本学期,首次选用了马工程的《中国音乐史》教材。本教材具有史纲性质。本课的授课思路,将于本教材的书写脉络相吻合:也就是以中国历史演进脉络为“经”,也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史料所呈现的音乐文化形态为“纬”的叙事架构。
三.教学分析
本课程讲授十六周,内容:涵盖十四章,从远古至改革开放二十年,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音乐内容。
一部中国音乐史,是以音乐文化为特定载体谱写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史诗。
因此,每个时期的音乐文化表象,是学生在短时期内需要掌握的中国音乐历史长河中的“重点”。比如: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及成就。
而我们要追溯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血脉,探索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独树一帜的审美意蕴的征程,在这其中,所有文化表象的核心内容,即为学生需要掌握的“难点”之一,如: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中,儒家、道家、墨家的音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再者,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及中华文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与当时的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中相关政治、宗教、法律等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通过本课每章的“概述”,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到:经济基础和上述意识形态,是如何深刻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着中国音乐艺术不同时期的本体面貌和发展态势的,这是又一个“难点”之所在。
四.教学方法、策略
1.课前预习:通读下节课课本内容,要求做好预习思维导图,并布置不同专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课上交流,计入平时成绩。
2.课堂讲授:对学生交流之后的结果进行必要补充,要求做好课堂笔记。
3.课后巩固:利用雨课堂习题,巩固课堂讲授的内容,并计入平时成绩。因本门课是音乐类专业学生考研的必考科目,所以及时的课后总结也可以为有考研需求的学生提供积累和帮助。
4.课余拓展:补充课上未尽相关内容,以及对有考研诉求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推荐书籍、网课进行自学等。
5.期中、期末考试:均采用雨课堂线上答题。
(部分学生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课堂笔记等)
(授课现场)
(部分【雨课堂】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