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聆听历史记忆的音律,感受独属于文物的气息。现实与过去在我们手里交汇,文化与技术在我们手中传承…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忽略了时空的转换,全部的热情和热爱都献给了文物保护事业。
择一世,终一生。文物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修复的是文明王冠上残缺的明珠。重视之,便使之成大事,而明珠,不应该被埋没在泥土之中。亲自见证着文物在手中复苏、重生,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唤,与灵魂同频共振。
记述着过往的竹简木牍、雕刻着家国社会的青铜、展现着古人生活的古画……无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汇聚了千百年的思考。中华上下五千余年,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但终归历经岁月与风雨的摧残与洗礼,难留存至今。不愿文物被历史遗忘,我们选择做古与今的桥梁,架起两个时空,和古人面对面交谈,感受厚重的心跳。
纵观古今、放眼寰宇,闭上眼睛感受文明的秘密,川流不息几千载,而文物,不过就在我们眼前。
2023届文保系研究生作品推介
姓名:张涵予
山东曲阜人,2022级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古籍保护方向)研一。本人平易近人,脚踏实地,适应能力强,勇于接受新的挑战且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敦煌壁画摹写——榆林窟二十五窟《文殊变》
作品尺寸:180 *194
作品简介:
榆林窟第二十五窟不管从洞窟形制、壁画内容和布局、人物造型和衣冠服饰以及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来看都继承了盛唐特点。《文殊变》作为代表作之一,位于其西壁门北,此窟建于唐大历末至建中年间,时跨盛唐与吐蕃管辖两个时期,此图构图简明,造型端丽,笔墨晕染,纯熟精湛,是唐蕃时代佛教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临摹
作品尺寸:33*636
作品简介: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干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后半卷:无用师卷。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姓名:王维智
导师:李济民
作品名称:《回眸千年》
济宁汶上人,2021级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壁画临摹与保护,导师李济民教授。获得2022年度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美术与设计作品大赛(实验艺术类)铜奖。
作品名称:《回眸千年其一》
创作时间:2022年
作品尺寸:160*100
作品名称:《回眸千年其二》
创作时间:2022年
作品尺寸:160*100
姓名:王昱婷
导师:李济民
2014年-2018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师从李济民,刘光教授
2018年参加汉卢书院篆刻研修班师从彭作彪老师
2019年-2020年于中国美术学院进修书法篆刻师从韩天雍,张爱国教授
2015-2016学年获校级优秀班干部,校级二等奖学金
2018年在“书圣故里翰墨沂蒙”全市机关单位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法作品展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奖
2020年参加区第二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荣获教师组书法作品一等奖
清代拓片修复
作品简介:
本次对于《道因法师碑》拓片上出现的污渍来说,在清理和除污方法的选择方面,本人运用了干清理和湿处理两种方法。对于水渍的去除方法:首先,用毛笔上清水,划洗污点,其次,不宜去掉的油渍也可用1: 40的碱和水配成破水划洗,为避免碱水传留书页,再用清水划洗几遍即可。对于拓片修复过程中所运用的补纸来说,《道因法师碑》拓片为生宣,在厚度选择上,补纸厚度应该与原始拓片的厚度保持一致性,因此在选纸上,我运用了粉连纸作为补纸,其次对于拓片修复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楹糊来说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要根据需要修补拓片的大小,合理的控制糨糊的浓度;最后如果对于拓片受损处存在污渍现象时,要注意将耀糊均匀的涂抹在补纸上,等到补纸上的糨糊慢慢干涸之后,再粘贴在拓片的破损处。
作品种类:书法临幕
作品种类:油画临幕
作品尺寸:58*58
姓名:罗思雨
导师:李勇慧
1999年生,湖南长沙人。本科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装裱与修复方向。2021年进入山东艺术学院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美术专业古籍保护方向,师从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博士。现为苏州工艺美术学会苏裱技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金石学会会员。作品曾入展“正山堂杯”全国第七届书法作品展、第八届全浙硬笔书法大赛等。
作品简介:
此地契为宣统元年十一月初十日买卖地产契,因其带有龙纹,又被称为“龙契”。“宣统元年处盖有“中华民国”戳记,推测该契为残契,在民国时期统一制度的新契纸缺失。根据契文“铃印之处《缺失),明当面骑字截开前幅给业户收执,后幅同季册汇送布政司查核”可推断,该契纸存在另外一半契纸,因被截开导致该契的形状为近似长方形的不规则四边形,其作用在于防伪、验证为了保持原有的防伪作用,在修复时并未将此契补齐为长方形,而是保持其不规则的状态,该地契的主要修复难点在于破损处面积较大、褶皱较多,且纸张存在变形情况。因为破损面积大,所以需要慎重选择补纸。该契纸的纸张为深黄色宣纸,在选择补纸时采用了于该契纸颜色相近、薄厚相近、材质相近的纸张,补纸的原色与契纸相近,因此并未选操染纸。在测试了印章、文字的润色后确定该契纸无酒色情况后,为了满足展览装镜框的需求,选择了托袜的方式修复。在修复时,先从最中间的缺失开始修复,先喷少量的水,使契纸保持在一种微潮的状态下展开纸张皱褶处。地契的用纸相较于书画用纸更薄,在有皱褶的情况下使用过多的水会加大其修复难度,但如果水量大少,皱裙伸展后又会重新缩回,因此水分的控制在地契的修复过程中非常重要。该契纸在伸展过程中出现了伸展不开的情况,这是由于该地契在印刷过程中因为印刷的压力产生的变形的情况。因此在修复过程中不能太湿,防止其过度伸展,无法伸展开的地方保持原样,不要过多拉扯导致整张地契变形。修复好后托裱、上墙绷平,干后方裁、入框。
同治十三年地契修复过程
作品简介:
该契为同治十三年地契、民国二年买契二联地契。由契文可知,民国二年买契是同治十三年地契呈验注册后的新契纸,因政策原因前清地契免收契税,所以并无第三联契税联,是完整的二联地契。该契因年久,粘连处浆糊失效,使得二联分离根据这个情况,采用了拆分的修复方式修复。对两张地契分别进行泅色测试后发现两张地契的印章均有泅色情况,为此,对比了各种固色方式的优缺点后选择了减少用水量、用宣纸遮盖泅色处隔离水分、泅色处沾水后及时撤水的方式防止泅色。补纸选择了古籍修复用的仿古色混料皮纸,该纸的颜色、性能与该契接近,无帘纹,但是相较该契纸张过于单薄,因此将两张仿古色混料皮纸进行了托裱,以此加厚厚度。在补缺时,严格控制水分,能伸展开褶皱即可。
道光二十一年地契修复
作品简介:
该契为道光二十一年地契。地契分为“红契”、“白契”。有官府铃印的为红契,无官府铃印的为 白契。此为白契,是买卖地契人双方之间的私下交易,未经过官府认可。从契文“日后钱到日赎”上可看出卖地人的窘迫,未经过官府是为了躲避契税。该契用纸非常薄,其薄厚度、颜色、性能与古籍修复用仿古色混料皮纸接近,无需染色。因纸张性能整体较差、多处接近断裂,且过于单薄,加上后期需要装裱成镜框的原因,所以选择了使用生宣进行托裱。相较于书画修复在托裱过后需加折条,该地契在修裱后并不需要加折条。因为地契的纸张薄,一般而言使用三桠皮纸已经足够牢固,而此次使用了生宣作为命纸,强度更高,而且后期采用镜框的方式装裱,不需要收卷,不会造成新的断裂。修复后上墙绷平、方裁入框,至此该地契修复完毕。
姓名:姜新
导师:李勇慧
1998年生,吉林松原人。本科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装裱与修复方向。2021年进入山东艺术学院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美术专业古籍保护方向,师从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博士。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会员、山东金石学会会员。作品曾入展中国硬笔书法新人作品展、黑龙江省第一届正书展等。
民国地契档案修复
作品简介:
民国三年纸质官模地契。修复前存在的主要病害类型为褶皱、动物损害、污溃等,其中褶皱最为严重。由于该文献用纸较薄,现存病害对其影响较大,容易进一步恶化,急需抢救性保护修复。经检测,纸张平均厚度为0.08毫米,印章部位脱色较为严重。根据主要病害类型以及分析检测结果,制定如下修复方案:1、对纸张污渍处小范围轻度清洁。2、尽可能在较为干燥的状态下将其褶皱展平。3、修补破损位置,采用飞托法”对地契本体进行加固。修复后地契整体有较大改观,显著性病害均已消除,文献价值得到最大程度保护。修复时应当注意控制印章晕色,在展平过程中减小用水量,将粘合剂涂刷于托纸之上,减少操作工具对其大面积接触。托裱韧性较强的皮纸,改善地契纸张厚度,使地契安全性得到提升。
作品简介:
该件作品为纸本水墨书画文物修复。修复前存在的主要病害类型为残缺、断裂、褶皱、污渍等,其中残缺病害最为严重。作品原装裱形制为立轴,天头地脚缺失,画心仅存下半部分,上半部分残缺严重并伤及落款,导致文字无法完全还原。整体病害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急需抢救性保护修复。根据病害类型及文物基本情况,制定出以下修复方案:对残存画心进行整体清洗,降低纸张酸化程度;依次揭裱原裱件的覆背纸、命纸,保留揭裱下来的命纸;古纸补破,将上半段残缺部分接出一段空间;对画作内容显著性残缺断裂处进行小范围全色接笔,使画意完整。
宣统年间地契档案修裱
作品简介:
该件作品为纸质文献修复,形制为二联式地契。由两部分组成,主体清代宣统 年间地契,后附加民国新契纸买契。经过分析检测,文物中的红褐色斑点推测为在钤印后,未干透的情况下折叠了地契。中部的黄褐色印记推测为印章处渗透出的印油痕迹。因其纸张较脆弱,红黄斑点均未影响地契的阅读,且斑点不会扩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又根据文物保护修复中的“最小干预原则”,做出以下修复方案:小范围清理灰尘等表面附着物,不进行进行深度清洗;采用人工染制的汪六吉棉料纸作为命纸对其进行整体托裱。
姓名:李凯琦、刘风全
导师:杨新寿
孟氏宗祠楣子木雕图案
作品简介:
展示图为济阳孟村孟氏宗祠古建筑楣子木雕图案,楣子是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部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门楣不仅是彰显家中身份的一种象征,同时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强有力的证明。本次楣子木雕花板设计采用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古建筑传统图案的留存对传统图案纹样保护具有重要意义。